新闻工作丨乌达冶炼新闻座谈会:听听大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8-08-20

“关于稿件报送,我们分厂在工作特别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认真完成,就是检修、安全方面的写不好”“我认为我们写的稿件观察点不到、思路不清,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功底差”“我想有条件时组织培训,多让一线的中控工、巡检工学习一下怎么写稿件”“新闻时效性不够强”“分厂对写稿者的奖励力度还是很大的”“新闻素材日常积累不够,部门内部缺乏沟通”……这些是来自于乌达冶炼各单位关于新闻工作的不同心声。

时隔半年,8月16日,乌达冶炼再次组织了新闻工作沟通座谈会。此次会议与上次不同的是邀请了《君正人》主编郭文宇、内刊编辑王敏参加,冶炼委员会委员樊凤玲,副总经理闫军、苏天科及各单位负责人也加入了讨论。

会上,综合部兼职通讯员王春燕首先通报了乌达冶炼1至7月各单位稿件采用情况,介绍了目前乌达冶炼新闻报送工作存在的问题,重点就稿件质量包括内容、标题、配图及写作者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与会人员在听完上述介绍后,联系各自实际反映了目前稿件报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大家上的发言,樊总指出:“写稿就和人的长相一样,不同的人长得不一样,那思路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各单位应该多发现有写作特长的人,可以成立兴趣小组,从而带动身边的人。要重视这项工作,找对方法,发现素材,以此锻炼基层管理人员的写作水平,将稿件报送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相统一。”

作为分管稿件审核工作的苏总也指出:“各分厂要转变认识,利用公司的信息展示平台,将我们企业好的一面宣传展现出来;要敢于否定自我,但也不能过于否定,要正面、积极地理解稿件报送这件事,认清自己,发挥激励作用,要运用好方法,让写得好的人多写。”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想法,郭主编首先肯定了乌达冶炼各级管理者对于稿件报送工作予以的高度重视,同时提出了建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全员参与”的方式不可取,各级管理者应积极发挥分厂、车间和班组的引领作用,要善于发现本单位的写作爱好者,给他们创造写作条件,比如时间、素材以及新闻线索等,并采取物质尤其是精神激励形式;各级管理者应积极鼓励本单位的写作爱好者多学习、多思考、多观察,可关注一些同类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学习他们的优秀创作方法,博采众长,提升写作能力;针对目前冶炼新闻写作“格式化”的问题,建议通讯员可以将近期集团“身边人身边事”征文的写法引入到新闻创作中,让内容有血有肉、更加真实和生动。

综合部部长陆文婷最后提出,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对各单位的新闻写作有所帮助和启迪,共同做好新闻稿件报送工作,以此来展现乌达冶炼良好的企业文化风貌。

730IMG201808161413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