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张德君载誉归来

发布时间:2015-05-04

    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公司发电事业部检修部主管张德君于4月24日参加完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又随自治区代表团赶赴北京参加了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此次呼市、北京之行,张德君获得两项荣誉,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月26日,当张德君赶赴北京领奖的时候,正值发电事业部#1机组中修开始的日子,刚刚参加完表彰大会的张德君不顾鞍马劳顿,于4月30日立即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检修工作中。
    张德君,自2005年进入公司发电事业部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发电机组的检修工作。他10年如一日,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用他的话说,设备检修是一项基础工作,如同盖楼房要打好地基一样,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在同事们眼里,设备检修对于张德君而言,不仅是重复的工作,而且是热衷的事业。正是这份执着和热情,使他练就了一手给设备“看病”的绝活,解决了许多连专家都“挠头”的难题。
    身先士卒,精心维护——作为一名炉煤检修人员,在车间设备整治、卫生环境整治方面,能够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事。维护整治设备是每一位检修人员的天职,在单调重复的日常工作中,他每天都是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检修部,换好自己的工作服,准时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在不断的检查中,他发明了一套完备的设备巡检方法,形象地概括就是医疗术语中常用的“望、闻、问、切”四字,并在整个检修部推广使用。通过眼、鼻、嘴、手的配合做到准确、及时检查每台设备,不放过任何隐患。例如,输煤皮带廊内粉尘污染较严重,煤粉悬浮在空中,随时都会吸入呼吸道内,而且煤粉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能自燃,在这种即危险又污染大的环境中,检查设备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他却从来没有中断过,也从未马虎过,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始终如一地尽好自己应尽的义务。
    2010年,针对油泵漏油现象,他不辞辛劳,对各种油泵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整治油泵缺陷的技术,一年中,共修理各种型号的油泵、水泵100余次,经过一段时间检验,效果良好。
    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对设备进行检修是每位检修工的职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为他知道,设备的稳定运行重于泰山,刻不容缓,如果延迟处理,将会造成降负荷、停机停炉等严重后果。有时设备的修理时间太长,在一天八小时工作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或下午下班后积极组织人员继续修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检修工作,真正做到了“小缺陷不过夜,大缺陷不过天”的消缺原则,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因炉煤系统磨损较严重,缺陷数量与其他专业相比也是最多的,但检修人员又少,这样势必造成任务繁重,但他从来没有因人员少任务重而拖延任何一项缺陷的消除,而是经常带领炉煤检修人员加班消缺。记得那是在2009年度春节的大年三十,斗轮机轴断裂。缺陷就是命令,他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当时室外零下26摄氏度的气温,他们没有退缩;本来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他们却放弃了。经过1天的努力,斗轮机恢复了正常运行,此刻,他们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他在每次小修中作为检修部炉煤主管,作为本体空预器、尾部受热面、水冷壁等设备检修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穿梭于炉膛、空预器管箱内是经常的事。空气预热器是锅炉利用尾部烟气的热量加热一次风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烟气内灰渣颗粒较多,空预器管极易减薄破损,另外因燃煤内水分大,空预器烟气侧经常会积灰,阻塞了烟气的流通,大大降低换热效果和燃烧效率,故此项检修工作任务是每次小修的重点。正因为这样,他在每次小修时都要亲自钻进空预器管箱内,组织员工想方设法地进行换管工作。在空预器狭窄的空间里疏通积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人直不起腰,用长长的钢钎和风镐用力穿刺,空预器管箱内弥漫着灰尘,眼睛睁不开,汗水和着灰直往下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连续坚持了27个小时。另外在空预器捅灰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他又积极想办法,组织制作特制工具、利用风镐电锤、从上往下改为从下往上等等方法,最终基本捅通了空预器烟气侧高度3米的积灰。
    精益求精,攻克难关——为了更好地维护设备,他不断地钻研各种设备检修知识,熟悉设备,提高各项检修技能。经过刻苦学习和潜心钻研,目前他对自己所管辖设备的运行特点、异常处理已了然于胸。设备运行中不适应发电事业部运行情况的缺陷,他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效果显著。细碎机的锤头锤臂非常容易磨损,原来3个月就需更换一套,费用每套40万,为了节约成本,大胆创新,采用补焊锤头锤臂后重新配重做动平衡的方法,每年可节约备品备件费用60余万元。#2乙侧缓冲滚筒,在输煤的过程中起缓冲作用。由于此滚筒长期受煤矸石的冲击和碾压,基本报废,为了节约材料费用响应公司修旧利废的号召,他决定对其进行修复。经过两天的苦干,在废旧的滚筒上加装了32块防冲击板,为加强效果又加装了42根长250mm的∠50×50角钢,经试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节约材料费用4万元。
    采样机是电厂对入厂原煤进行煤质检验的取样设备,在保证入炉煤煤质是否达标起着关键作用。因采样机滑道与小车的距离太宽,采样筒采样时不下行,致使采样机在采样中经常出现故障。通过多次观察研究,决定将滑道、小车、链轮进行检修,并将原滑道摩擦片更换为滑道小轮,这一方案得到了检修部领导的认可,于是组织输煤检修人员进行了实施。通过更换链轮、滑道小轮、油缸底座,重新调整了链轮,经过试运行原采样机采样工作正常,避免了采样机的故障再次发生,同时为保证入炉煤采样工作正常进行做出了贡献。
    从2010年10月开始,他又开始研究“利用输送红渣点炉”的技改方案,该方案在发电事业部领导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目前已进行了六次论证,在咨询了河北设计院和东方锅炉厂后决定试行,实行以来预计每年可节约点火用油费用50余万元。2015年发电事业部#1、#2、#3炉脱硫除尘器由于电石渣含水分大、温度高,造成脱硫除尘器所有的布袋堵塞,除尘器不能使用。发现问题后,张德君积极制定技改方案,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他带领大家对#1、#2、#3炉6台除尘器进行了技改,彻底解除了这个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每年可节约除尘器布袋费用及更换除尘器的费用数十万元。
    坚守岗位,舍家为业——他虽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检修工,但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总是默默无闻地将自己的人生奉献在检修事业上。缺陷发生在哪里,难题出现在哪里,他都会将自己及家人的利益抛在脑后,想方设法积极处理。为了厂里的利益,他放弃了许多同家人团聚的时间。在以往的大修中,他连续33天未回家,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张德君不仅工作认真细致,而且喜欢琢磨问题。正因如此,一些连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和高校专家都没辙儿的老大难问题被他成功破解。类似的故事在他身上还有很多。公司工作10年来,张德君已有三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成为发电事业部里名符其实的“专家工人”。
    荣誉的获得一方面来自张德君自己的努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也突显了公司重视技术人才,注重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积极推动专利申请的政策引导,以及提倡科技引领未来的良好氛围。
    在此,公司工会号召全体员工向张德君学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公司的科学高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